评分骤跌!但绝对是年度颜值最高的同性片
看死君:从豆瓣8.3分一路跌落到7.1分,这部年度最热门同志电影的宿命,似乎已然注定。
但不得不说,对影迷们而言,能够每年看到一两部这样精心制作的台湾同志片,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哪怕导演的能力撑不起他的野心,但至少比什么都不让拍要好得多。“花园”第29期,我们锁定《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栏目| 花园
作者| Elle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对于同性题材,台湾电影人一直没有停止探索。从《蓝色大门》里孟克柔在性取向上的挣扎,到《孽子》里渴望自由的禁忌之恋,从《女朋友,男朋友》里与社会变革彼此交织的三角关系,再到《谁先爱上他的》里以同妻视角审视婚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同性题材电影正在慢慢成熟。
2002《蓝色大门》
2003《孽子》
2012《女朋友,男朋友》
2018《谁先爱上他的》
而今年大热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则是对这一题材的再次探索,正如影片重点所描述的便是在那个特殊年代下两颗渴望爱情的心如何慢慢靠近。
目前,此片已成为台湾影史上首部破亿的同性电影,同时也稳坐今年台片票房第二宝座,可以说在岛内掀起了一股旋风。在我看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之所以票房大卖,不单单是因为电影本身的质量过关(即便评论界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也有着一批拥趸);更重要的是,它以超越性别和年龄的情感唤起了我们对爱的追寻之心。
- 相遇 -
故事发生在80年代,当时正值台湾解严,万物复苏,每个人似乎都能从空气中嗅到“自由”的味道。张家汉在泳池里第一次邂逅了隔壁班的王柏德,两人分属于不同的科系,看起来八杆子打不着;但缘分就是那么奇妙,因为邂逅时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冥冥之中为他们后来的感情线埋下了微妙的伏笔。
电影在铺陈渲染他们彼此的情感时,没有很刻意去设计一些让爱情升温的桥段,而是让王柏德和张家汉的暗涌的情愫在琐碎的日常里悄然氤氲开。
他们会一起躲在被子里偷吃零食,偷吃时发出的声音被张家汉形容很像“心跳声”;他们会一起对着神明许下些不着边际的愿望;一起骑着机车在街头狂飙;一起逃到海边游泳;甚至还在电影院外点歌给中意的人。
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慢慢地勾画着两个人的情愫。简洁的镜头下,我们恍然意识到,同性之间的爱似乎跟异性恋有所不同;异性之爱更容易被平凡和琐碎所冲散,同性之爱却注定逃不过动荡的常态,尤其是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同性恋便意味着一种“罪”,意味着“下地狱”。
- 冲突 -
影片开头,引用了《圣经·雅歌》第八章第七节:“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以此暗示影片中的这段感情将遇到很多荆棘。
导演通过很多细节展现了这种困境的无处不在。比如,当张家汉和王柏德去台北时,一个声援同婚法案的青年在桥上被强制带走;再比如,两人所就读的维特中学向来歧视同性恋,甚至会有整个宿舍的男生联合起来集体霸凌同性少年;而在张家汉的父亲心中,考上好大学交个好女友的大哥才是真榜样。
在那个刚刚拨云见日的年代里,同性恋注定没有办法做到想爱就爱,“我爱你”这三个字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禁忌,这中间隔了太多的障碍。
于是,张家汉只能用罗马字母里的“W-A-N-A-N”代替“我爱你”,在电话里诉说出自己对于王柏德的爱,而王柏德则唯有用三毛的文字表白。那个逼仄的社会,终究没有给这种形式的爱太多喘息的空间;但也正是这种困境,推动着艰难生存的爱在封闭的状态下奔向巅峰(也是终点)。
影片中,两场重要的戏都选择了封闭场所:一次是在KTV;张家汉亲吻了王柏德,另一次是在浴室里,王柏德突破内心障碍亲吻了张家汉。两场戏互相对应,也印证了张家汉的那句“爱是要让对方彻底接受自己。“
- 自我 -
在面对自身的真实情感上,两个人都经历过摇摆不定的混乱的状态。他们对彼此的爱,是一种模糊的、难以把握的感觉。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情节,当维特中学开始招收女生,王柏德决定要和女生班班展开一段“正常人的恋爱”,这可以看作他对自我身份的一次探索。
王柏德的英文名叫Birdy,这其实是取自艾伦·帕克1984年的经典作品《鸟人》。那部电影里的主人公就叫Birdy,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总是渴望能够像天空中那些无拘无束的鸟儿那样,冲破束缚自由飞翔。
1984《鸟人》
王柏德的身上有着Birdy的影子,他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很勇敢,无所畏惧。他会站出来搀扶受欺凌的同学,他还会跟教导主任对着干,他总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抗争,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偏偏除了他自己对张家汉的感情。他和班班交往,让他能够暂时逃离张家汉的爱;对他来说,让他去直面自己对同性的爱,终究太过痛苦。
而张家汉的性格与王柏德完全不同,很多时候他没有王柏德那么勇敢;但在对自己喜欢的人这件事上,与王柏德的逃离有所不同,他反而一次次直面自己,跟自己的身份激烈交锋。
在王柏德决定与班班拍拖后,他的内心发生了动摇,他甚至通过与中年男子的身体触碰去探索自己的情感取向。在他的潜意识里,他也极度想要将自己与同性恋划开界限,尝试去交往女生,去开展一段不需要交付太多承受力的恋爱,然而最终皆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
整部电影就是这样,在琐碎和冲突中讲述着这段不被外界认可的爱,就像是慢慢撕开一道道难以被觉察的伤口。
影片所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但导演用了很多笔墨在人物的自我审视和自我追寻上,使整个故事看起来更具有层次感,也足以触动到一部分观众的内心深处。
电影里不断出现的神父,更像是角色自我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媒介。在教堂里,张家汉一直声嘶力竭地质问着神父,“爱是什么?”“爱一个人有罪吗”,而神父对普世之爱的定义,也让张家汉对爱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知。
- 告别和重逢 -
这场被设置了重重关卡的爱情,以一种戛然而止的方式宣告结束。中年的张家汉在同学会结束后拨通了王柏德的电话,这时电影很巧妙地剪切到30年前他们的最后一次对话。张家汉在电话亭里把自己写的歌放给王柏德听。他不断地投币,渴望这份爱可以不要停止,一直延续下去。
直到30年后,早已褪去少年气息的两人再度重逢,而曾经的记忆却变成了一堆泡沫。那个夏日,他们互相喜欢,但却找不到任何可以继续走下去的路,于是分道扬镳;而如今,那些障碍都被移除,但却再也找不到重新返途的道路。
中年张家汉和王柏德漫步在凌晨的街道,镜头剪切到30年前的某个日落时分。他们唱着歌,所有的爱都在旋律和歌词里飘荡,就好像他们之间的爱,只能悸动于某个特定时空里。只有在那里,爱情才能以一种最完整、最纯粹的状态保存着。
在我看来,饱受诟病的中年重逢桥段恰恰是电影的亮点。那种经历太多考验后的异国相遇所表现出来的尴尬与隔阂,让人物之间的感情变得更饱满。它不但验证了那段电光火石之爱的难以挽回,也折射出特殊年代下“爱而不得”的残酷性。
- 关于爱-
电影里有句台词:每个人的初恋,都跟史诗电影一样伟大。本质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就是一部追溯爱的电影。它探讨的是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以及什么是爱。张家汉和王柏德的故事里是导演刘广辉关于年少时代的记忆,也是对许多人青春期情感的一次重现。
抛开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样的感情其实看起来很平凡;但终有那么一些人,会基于自身经历而觉得刻骨铭心。
虽然我们早在电影一开始便知道,两个主角各自错过的命运无法避免,但我们终究还是会被那些一起嬉戏打闹的日常所打动。爱虽然无法永远延续,但或许会在各自今后的人生里,成为彼此继续前行、冲破风浪的动力。
我以为,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站在一个制高点去讲述“爱”这件事,而是把它彻底融入点滴的日常,并与日常的情绪融为一体;继而让观众们借助电影里的人物,不自觉地回想起自己的故事。这大概是观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时最特别的体验吧!
栏目| 花园;作者| Elle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 花 园 】
有偿征稿:“花园”栏目的灵感来源于贾曼电影;争取不定期推送关于LGBT题材的影评,不为别的,只求从电影角度让更多的人群了解这个世界的两性真相。欢迎大家投稿到看电影看到死的邮箱:kdykds@163.com。
花 园 徽 章 套 装
看 电 影 看 到 死 微 店 独 家 预 售
八 九 折 包 邮
花园徽章套装,是看电影看到死“花园”栏目独家推出的原创迷影周边。该套装共计10枚徽章,对应10部LGBT电影。喜欢的小伙伴可以扫上图二维码购买噢!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